让建站和SEO变得简单

让不懂建站的用户快速建站,让会建站的提高建站效率!

栏目分类
PRODUCT CENTER

一张诡异的美女图片

你的位置:天下奇闻异事 > 一张诡异的美女图片 > 习近平坚定地说:“加快发展今日最新新闻国内大事件

习近平坚定地说:“加快发展今日最新新闻国内大事件

发布日期:2024-05-31 22:39    点击次数:96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这是世界筑路史上的壮举——60年前的12月25日,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车。穿越世界屋脊的两条公路,宛如洁白的哈达,将雪域高原与内地紧密连结在一起。

这是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天路——全长4360公里的公路沿线,长眠着为修路献出生命的3000多位烈士。

这是助推雪域高原走出贫穷的康庄大道——60年来,川藏、青藏公路成为民族团结之路、文明进步之路、各族同胞共同发展之路。

铺下的是道路,树立的是丰碑。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有力部署下,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向世界屋脊的幸福大道越走越宽广。

从川藏公路、青藏公路,到拉萨贡嘎机场、青藏铁路,如座座丰碑,将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对西藏交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有力支持,矗立在世界屋脊上

沐浴着高原的金色阳光,拉萨河畔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熠熠生辉。碑文开首写道:“建国之初,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增进民族团结,建设西南边疆,中央授命解放西藏,修筑川藏、青藏公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日,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给毛泽东和朱德发来电报,表示“拥护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期望西藏早日解放”。

毛泽东和朱德回复:“中央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必能满足西藏人民的这个愿望。”

但是,西藏与内地之间,只有千百年来骡马、牦牛踏出来的古道可走。

1950年1月2日,毛泽东给彭德怀、邓小平等发去电报,要求“应当争取于今年5月中旬开始向西藏进军”。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协议在北京签字。两天后,毛泽东发出进军西藏的训令。针对进军西藏最大的困难是交通和补给的实际,毛泽东号召进藏部队“一面进军、一面修路”。

朱德25日为进藏部队发布《进军西藏,巩固国防》的命令:“不怕困难,不怕险阻,管你崇山峻岭,雪山草地,我们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没有人民解放军通不过的道路。”

10多万筑路大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卧冰雪,斗严寒,以简陋的施工机具,在没有路的青藏高原上,修通了康藏公路和青藏公路,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

一穷二白的新中国,中央政府咬牙筹措资金,川藏公路成为当时投入最大的一条公路。

两条公路将通车拉萨的消息传到中南海,毛泽东欣然题写了“庆贺康藏青藏两公路的通车,巩固各族人民的团结,建设祖国”的贺词。

1955年,国家撤销了西康省的行政区划,将其大部分地区划入四川省,康藏公路从此被称为川藏公路。

在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决策下,继“两路”通车后,雪域高原上又相继打通了西藏连接云南、新疆的国道主干线,修筑了区内省道和县乡公路,初步建立了西藏现代交通运输体系。

岁月流逝,难以抹去深情关怀的印记。

早在西藏和平解放初期,邓小平就领导了进军西藏的各项工作,为进藏部队确定了“政治重于军事,补给重于战斗”“必须解决补给之公路”的原则。

1983年夏,西藏自治区党委向邓小平汇报工作时,小平同志不仅谈起青藏公路铺设柏油路的情况,还对青藏铁路建设作出指示。党中央1980年、1984年相继召开两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明确从西藏实际出发,“国家直接投资项目、中央政府财政补贴、全国人民对口支援”西藏,形成了全方位支援西藏建设的新格局。

光阴荏苒,关怀依旧。

1990年7月,江泽民同志到西藏考察,对西藏交通建设作出明确指示:“公路运输是西藏经济的命脉,根据西藏目前的情况,交通运输仍以公路运输为主,积极发展航空运输。在公路建设方面,重点要加强现有公路的整治、养护和管理,在保证通车的前提下,逐步提高公路的等级。”

党中央相继召开了第三、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确定的重点项目中,对西藏交通建设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支持西藏交通建设全面提速。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党中央对西藏的关怀情意更浓。

2001年,论证了几十年的青藏铁路工程正式开工。在青藏铁路南山口施工段现场,胡锦涛同志满怀深情地对大家说,在世界屋脊上修筑一条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人类铁路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我们要努力把青藏铁路建设成一流高原铁路,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书写西部腾飞、民族振兴的壮丽篇章。

一系列惠民利民政策落地雪域高原:国务院确定西藏“十一五”建设项目180个,其中,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重头。2010年年初,党中央又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对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全面部署。

岁月更替,深情如昨。

2011年7月17日,拉萨至贡嘎机场高速公路举行通车典礼,这是西藏的第一条高等级公路,将拉萨市区到贡嘎机场的行车时间缩短了半个小时。前来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代表团团长习近平,率代表团全体成员出席典礼,并为公路通车剪彩。

2011年7月19日,雪域高原一片欢腾。习近平同志在拉萨与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面对欢庆的人群,习近平坚定地说:“加快发展,是解决西藏所有问题的关键。”习近平还来到林芝县八一镇巴吉村,走进村民家中,看望慰问村民,希望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

这是情意殷殷的关怀,也是着眼长远的要求——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车6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60年来,在建设和养护公路的过程中,形成和发扬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新形势下,要继续弘扬“两路”精神,养好两路,保障畅通,使川藏、青藏公路始终成为民族团结之路、西藏文明进步之路、西藏各族同胞共同富裕之路。

www.568972.com

喜马拉雅山耸立云端,雅鲁藏布江奔流不息。历经60多年岁月洗礼,党中央对西藏的深情关怀始终如一,引领西藏人民和全国人民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到“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雪域高原上凝练出的“两路”精神,高扬着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理想和信念

9月22日,拉萨河畔,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前,新华社“同走进藏路”采访团的记者们献上花篮,低首鞠躬。

两条公路沿线,有1300多座烈士墓和300多座无名烈士墓。

1950年3月4日,18军在四川乐山举行了进军西藏誓师大会。这支淮海战役的英雄部队,此时领到的武器是铁锤、钢钎和十字镐。官兵们用绳索拴着身子在悬崖峭壁上凿石开路,冰河架桥,翻越二郎山、雀儿山等l4座大山,跨越大渡河、怒江等天险激流,横穿8条地质断裂带,工程之艰险,世界公路交通史上少见。

1954年2月,中央军委同意修筑青藏公路。5月,慕生忠将军带领1200多名驼工,在格尔木南昆仑山下艾芨里沟破土动工修筑青藏公路,翻越昆仑山、唐古拉山两大山系,平均海拔4500米,空气中的含氧量不足海平面一半。

雪山见证,这是两条用鲜血和生命铺筑的天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不是空洞口号,而是筑路大军们用血肉写在高原上的誓言。

西藏达马拉山下昌都县妥坝乡的晋美巴顿老人,至今回忆起来仍眼含泪水:1951年冬天,18军在山顶上爆破土石时,两个小战士当场牺牲,遗体安葬在妥坝乡政府背后的一个小山坡上。

原18军汽车十六团驾驶员高文虎至今记得那十几双目光:在矮拉山以西的便道上,十几个筑路战士看着运送大米的汽车,恳求道:“同志,给我们留下一袋吧。”“对不起,前面的同志更需要啊。”一听到“前面的同志”,几名战士沉默了,那里的筑路部队更多,离供应点路程更远,缺粮的日子也就更长。

石永贵老人曾经参与青藏公路的修筑。在可可西里修路时,气压低和缺氧,令很多人流鼻血、呼吸困难。一天晚上,石永贵在帐篷里睡觉时,听到和他顶头睡的乔振武嘴里发出奇怪的声音,一看乔振武嘴里直冒鲜血,他就这样永远留在了青藏公路上。

任时光流逝,筑路大军留下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与日月同辉,昭示着后人。在改造、整治和养护“两路”的60年里,一代代交通人在雪域高原上续写着新的传奇。

两条公路的畅通,蕴含着交通科学家们的生命付出。原西安公路交通大学公路学院的博士生导师胡长顺教授就是典型代表。

1972年,中央决定改建青藏公路并铺筑沥青路面。冻土随着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导致公路路基和路面塌陷、下沉、变形、破裂,这是在世界公路史上没有解决的难题。胡长顺一生致力于青藏公路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技术的研究,和团队研究开发多年冻土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2003年8月13日,胡长顺在青藏公路上进行研究时,遭遇车祸遇难,年仅48岁。

“两路”的全年全线畅通里,凝聚着养路工人们“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追求。即使在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里,道班工人们仍常年坚守着山上的公路。

青藏线上109道班因驻地海拔5231米,被称为“天下第一”道班,赢得了无数过往司机的敬意:38名职工守护着青藏公路唐古拉山口附近40公里的青藏公路,天天工作在风霜雨雪中。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冯正霖曾经想把这个道班撤下来,但道班工人们不同意。工区长巴布说:“这条路联系着汉藏民族的感情,我们在海拔最高的地方养护公路,就是在维护这种感情。”

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道班——雀儿山道班,第16任班长、藏族人陈德华曾经跳进齐腰深的雪里,以自己的身躯做路标,指挥推雪机推出一条平整的路面,人冻得全身紫乌,晕倒过去。

这样的英雄,在两条路上,还有很多。

武警交通第三支队机修中队原推土机操作手梁明伟,2000年8月,在执行川藏公路冷曲河段抢险保通任务时不幸牺牲。

15次险些被雪崩埋没,27次险些被飞石砸中,依然无惧无畏。武警交通第二支队六中队中队长张豪奋战在川藏线最危险路段,在执行任务时多次抢救负伤群众,被西藏自治区表彰为“拥政爱民模范”。

如今,川藏公路分为南北两线,南线属318国道,由成都经雅安、昌都、林芝至拉萨,全长2149公里;北线属317国道,全长2412公里。青藏公路起自西宁,经格尔木、昆仑山口、唐古拉山口、当雄至拉萨,全长1937公里。

为了让进藏公路更好走,60年来,国家投入97亿元对川藏、青藏公路进行大规模改造,交通建设大军们的筑路壮举同样气壮山河,涌动着感天动地的“两路”精神力量。

国家投入11亿多元资金的雀儿山隧道已经开工建设两年,全长7000多米,这是世界上最高的隧道。“在雀儿山,拼的就是意志,没有意志你根本待不住。”9月中旬,当新华社“同走进藏路”采访团的记者们来到正在建设的雀儿山隧道时,中铁一局四公司雀儿山隧道项目部经理王刘勋说,在呼吸都困难的地方,工人们轮班24小时昼夜不停地开挖着隧道。

道路在120多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四处延伸着,每一处工程都是一个壮举:

2013年10月31日,全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西藏东南部林芝地区的墨脱县通了公路。公路在海拔4700多米的嘎隆拉雪山上开凿出隧道而过,参与墨脱公路修建的武警战士程春明说:“这里一年只有两季,半年雨季,半年雪季”。

“‘两路’精神是用生命凝练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召力。”在青藏高原上工作过10多年的交通运输部部长杨传堂深有感受地诠释“两路”精神时认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体现了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展现的是对理想事业的坚定和忠诚;“顽强拼搏,甘当路石”体现了勇往直前、敢为人先的进取意识和担当精神,展现的是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怀;“军民一家,民族团结”体现了水乳交融、血肉相连的军民鱼水深情,展现的是藏汉一家、各族一家、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从农奴到主人,从封闭到开放,从贫穷到富裕,走在北京连着拉萨的大道上,雪域高原上的各族同胞正迈向团结、文明、幸福的新生活

60载跨越千年,雪域高原换人间。

西藏交通从没有一条公路的原始状态,跨入到现代交通运输时代——

截至2013年底,西藏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0591公里。以拉萨为中心,由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进藏公路,青藏铁路,五个民用机场以及20条国省道干线公路,74条专用公路和众多农村公路编织起立体交通网。国家调拨支援西藏经济建设所需的物资,95%通过公路源源不断地运进高原,支援西藏的43项重点工程、62项援建项目,以及抢险救灾、青藏铁路建设等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大型设备,也是通过公路运进来的。“进藏难”正成为历史。

青藏高原上的出行,从人背马驮迈进了汽车时代——

在旧西藏,英国人运进一辆汽车,只能拆开零部件用牲畜驮到拉萨。如今,西藏机动车保有量达32.5万余辆,10年间增加了322%,平均每10人就拥有一辆汽车。

昔日封闭的荒原,有了“人间天堂”之美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走公路、坐火车、乘飞机前往领略西藏的“壮美”。

资料显示,2013年到西藏旅游的人数接近1300万,而10年前只有100万人。西藏去年旅游收入达到165亿元,是10年前的11倍。西藏已由过去封闭的内陆省区,发展成为与南亚经济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

昔日的百万农奴,如今自由奔放地舒展着自我。旧西藏下,农奴人身归领主所有,领主对农奴可以随意买卖、交换、处死,西藏人口平均寿命只有36岁。两条公路修通,解放大军进藏,彻底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农奴制,西藏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百万农奴从此获得人的权利,成为国家的主人。

拉萨河南岸次角林沟的树林里,嘹亮的歌声从一群坐在藏毯上的人里传出:“是谁帮咱们修公路?是谁帮咱们架桥梁?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军民本是一家人,帮咱亲人洗呀洗衣裳呃。”

这首传唱大江南北的《洗衣歌》,其作者李俊琛正是修筑川藏公路时的文艺女兵,当年不到20岁。她跟着藏族同胞学藏语,学藏舞,亲眼目睹了藏族同胞与修路解放军结下的血肉之情。

“《洗衣歌》唱出了藏汉同胞如兄弟般的感情。”歌声停顿,藏族小伙顿珠笑着说。和他一起唱歌的有两位援藏的汉族小伙子。

西藏解放前,藏族同胞与其他内地民族交流很少,如今,由修筑“两路”而留下的深厚的民族团结互爱情谊在高原上传承。

先别着急下结论,一个月前的 4 月 25 号,我们的老朋友 Aimé Leon Dore 毫无预兆地推出了一条高尔夫产品支线 Aimé Leon Dore Golf。

林芝地区八一镇,藏族青年尼玛看准商机,发展起运输业,把牦牛、藏药和深山里的石头运出了大山。如今,他已有3台车,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

鲁朗镇以家庭旅馆为代表的旅游业发展迅猛,现在已有1700多个床位,有的家庭旅馆年收入近40万元。

天路沟通了藏区和祖国内地,也架起一座座致富的“金桥”。高原特产、宗教文化,有着鲜明西藏特色的风土人情从天路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藏区儿女与内地群众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弘扬“两路”精神,激扬理想信念,推动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长治久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大战略思想,要求确保到2020年,西藏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地球上离天最近的地方,正涌动着热情,充满着希望。

这是党中央对西藏的战略定位——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从“两个屏障、四个基地”的战略定位来审视,今天的西藏,仍存在经济基础薄弱,基础设施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脆弱等诸多困难和挑战。

站在新的起点上,西藏要实现更好更快地奔跑,和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迈进小康,尤需交通先行。

“我宣誓,弘扬‘两路’精神,助推西藏发展……”8月9日上午,武警交通部队官兵以“缅怀筑路先辈丰功伟绩,立志扎根雪域再立新功”为主题的瞻仰、宣誓活动,在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下举行。

“重温厚重悲壮、震撼人心的‘两路’建设历史,便是一次灵魂的洗礼和使命的升华!”武警交通第二支队支队长宋晓东神情凝重地说。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总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发挥好铺路石作用,在全国海拔最高的公路上创造最好的成绩。”“天下第一”道班工区长巴布掷地有声。

今年9月中旬,新华社“同走进藏路”采访团在翻越二郎山时,遭遇雨后山体滑坡,一块巨石从山顶落下阻塞了道路,沿线十几公里国道从当天下午3点,一直堵到次日中午。这种突发灾害在川藏公路上还时有发生。险恶的地理地貌条件和地质、气候灾害,让这两条进藏公路建了又毁、毁了又建……

在网上,不少网民发出呼唤,希望川藏公路也能像内地一样,建成高速公路。

“川藏公路,几乎集中了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所有的病害,被称为世界上最危险的公路,雪崩、塌方、滑坡等突发性灾害时有发生,破坏着公路畅通。如果我们能把川藏公路修成坦途大道,就没有任何中国人修不了的公路了。”交通运输专家们表示,“如今,我们已经具备实力。随着科技攻关的进步和国家实力的提高,‘十三五’期间,将对川藏公路再次进行大修。”

破解交通短板的攻坚战正在打响,一系列整治改建工程,让艰险崎岖的老路焕发新生。

——在著名的“卡脖子”路业拉山下山路段,经过近10年的工程建设,已经成为了著名的“业拉山72拐”,丝带般的道路沿山曲折而下,成为沿线著名景点。

——在被称为“总修总烂,像久治不愈的‘脓包’”的102滑坡群和通麦天险,避绕滑坡群的102隧道项目还有100多米就将贯通,明年2月可实现通车。新建的通麦特大桥、迫龙沟特大桥目前进展顺利。

——在二郎山被称为“全国施工难度最大”的雅(安)康(定)高速公路正在紧张建设,新隧道将公路的海拔从2200米降至1500米以下,雅安至泸定“生命线”将不受季节气候影响,常年通车。

“西藏交通运输仍处于‘爬坡上坎、提档升级、奋力追赶’的阶段,是全面建成小康的瓶颈制约。”交通运输部副部长翁孟勇坦言,西藏公路网主骨架还不完善,铁路建设任务繁重,民航服务能力需继续加强,国边防交通保障能力亟待提高。“目前西藏74个县中,只有65个通了油路,通畅率仅达87.8%;693个乡镇中,只有346个通了水泥沥青路,不到一半。”他说。

藏族同胞盼望着有更多的道路通到家门口——2013年10月31日,西藏墨脱县公路正式通车,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成为历史。来自墨脱县的门巴族全国人大代表白玛曲珍欣喜地说:“原来只在电视广告上看到的小轿车,出现在墨脱了!但是,墨脱县共有7个乡,还有两个乡至今没有通公路。如果能实现乡乡通公路,墨脱人民脱贫致富的步子会迈得更快、更大。”

急切的期盼,将在不远的将来成为现实。交通运输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推进西藏交通运输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大对西藏交通运输跨越式发展的支持力度,明确提出到2020年,西藏基本建成以拉萨为中心、覆盖六个地市行署(市府)所在地的快速综合运输网络。

这是6年后雪域高原的出行蓝图,也是世界屋脊上新的交通奇迹——

公路等级更高。公路总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国道三级及以上公路比重达到65%,县县通沥青(水泥)路,村村通公路。

铁路里程更长。在拉萨至日喀则铁路通车后,拉萨至林芝铁路也将兴建,干线铁路网初步形成,铁路运营里程达到1300公里。

民航网络更密。干支结合的民航机场布局网络初步形成,旅客吞吐量达到700万人次,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藏区人民致富奔小康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蓝图令人神往,奋进快马加鞭。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全国人民的有力支持今日最新新闻国内大事件,有西藏各族同胞的共同努力,雪域高原必将挥写出更加路通人欢、政兴民和的美好画卷!(新华社记者 陈二厚、林红梅、齐中熙、林晖、刘洪明、樊曦、徐博、赵文君、于文静、刘诗平、秦亚洲、曹婷、范世辉)